《跨界影视:创意与制作的新思维》影视圈最近掀起了一股跨界风潮。腾讯视频X剧场相继推出了高分剧集《漫长的季节》和《欢颜》,现在又带来了一部8.6分的悬疑犯罪古装剧《繁城之下》,这标志着他们正式打响了精品招牌。有趣的是,该剧的编剧兼导演王铮曾在4A公司工作,创办了天纳制片公司,与《漫长的季节》的导演辛爽是熟人。他还推出了一系列高分短视频,拥有几百万的粉丝。这让他的粉丝们对《繁城之下》充满了期待。幸运的是,这部剧并没有让人失望。类似的情况还有知竹,他曾是B站古风摄影视频UP主,现在在短剧圈风生水起。这些“非科班出身”的导演们纷纷涌入影视行业,是否证明了这是一个“进入门槛低,而创意天花板高”的行业?让我们来思考一下跨界影视的优势和劣势。
虽然短视频传统意义上并不被视为“影视作品”,但是打造短视频的过程实际上让许多影视爱好者有机会“体验练习”影视制作的简易流程:编剧、导演、拍摄或寻找素材、剪辑、配音、后期等等。那么UP主跨界影视的优势是什么呢?首先,新人们可能没有被工业化体系下的固定思维限制住,他们有着网感和敢于创新的精神,这反而可能带来惊喜。例如知竹执导的《古相思曲》,以其独特的创新结构“逆向双时空”“倒着播放”获得了8.6分的高分。而且生活的历练和对人生的领悟和思考,无论何时都是创作的基础要素,相较于一些浮于表面的剧集,这些作品更经得住“细品”。此外,随着媒介的更迭,影视作品的“短”和“快”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长期趋势。然而,跨界影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劣势。首先,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可能会导致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。虽然新人们带来了新鲜的创意,但缺乏经验可能会导致技术上的不足。
其次,由于跨界影视的参与者通常是业余爱好者,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投入到影视制作中。这可能会限制他们在制作质量和产量上的表现。最后,由于缺乏行业的认可和平台的支持,跨界影视的作品可能无法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观众的认可。面对这些挑战和劣势,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跨界影视的发展。首先,支持和培养年轻的跨界导演和编剧,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。其次,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,帮助他们提升技术和专业知识。同时,鼓励影视行业与跨界领域的交流合作,促进创意和技术的交流。最后,鼓励平台和机构为跨界影视提供更多的展示和推广机会,提高其影响力和认可度。总结来说,跨界影视是一个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的领域。尽管跨界影视的参与者们可能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,但他们带来了新鲜的创意和思维方式,为影视行业注入了活力。
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和鼓励跨界影视的发展,为新人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,同时也需要行业和平台的认可和支持。只有这样,跨界影视才能真正成为影视行业的一股新势力。你如何看待跨界影视?你认为跨界影视的发展前景如何?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。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微短剧:长视频与短视频的完美融合随着碎片化时代的到来,观众对于视频内容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。为了迎合这一需求,12集微短剧应运而生。这种形式既保留了长视频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,又符合观众碎片化消费的习惯。而在创作和剪辑方面,UP主们由于在短视频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,更容易掌握微短剧的节奏和呈现方式。而对于那些擅长影视剪辑二创的UP主来说,转型为影视剧导演也具备了一定的先天优势。一些UP主在视频创作中积累的经验也被成功地应用到了他们的网剧作品中。以知竹为例,她早年专攻古风领域,作品色彩鲜明,构图唯美,常常让人心生共鸣。
她的微短剧代表作《东栏雪》和《长公主在上》,以及网剧《古相思曲》,都延续了她个人创作的偏好。通过对影视创作规律和市场喜好的深刻理解,《繁城之下》这样的网剧在故事细节和线索的铺排上更加细致入微。动作戏的呈现更加利落有逻辑,美学风格也更加独特,引起了评论界的一片赞叹:“终于不再是伤眼睛的重磨皮高饱和古装剧了”。这样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受到观众的喜爱,离不开B站平台大胆的“试水”和对UP主的支持。然而,对于这些跨界新导演来说,也存在一些劣势。在国内影视圈,由北影和中戏出身的导演占据了大半江山。而那些“非科班出身”的导演们缺乏人脉优势,同时在转换自身状态、调教演员等方面也可能显得略显稚嫩。那么,谁将会成为下一个知竹或王铮呢?B站作为一个适合传播专业内容的优质社区,吸引了许多影视行业从业者的入驻。
例如导演陈未衾在B站上注册了“我是你衾姐姐”账号,推出了“导演告诉你什么才是真实的影视圈”等科普系列视频。而知名编剧汪海林也在B站发布了多条视频,其中一期视频“不要再让选秀艺人影响影视行业了!”的播放量已经突破了百万。还有百万粉丝的UP主“影视飓风”,他是英国肯特大学电影系的毕业生,专注于影视器材评测和摄影剪辑教学。然而,即便是像《妇仇者联盟》这样播放量破千万、豆瓣评分达到7.7分的短片,仍然没有在B站之外激起太大的水花。这主要是受制于时长、平台流量、制作和卡司等因素,短片很难获得像网剧和电影一样的巨大影响力。除了推出自制剧,B站也在有意识地打通影视与短视频之间的壁垒,鼓励UP主们拓展创作领域。通过为UP主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,B站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影视创作者。这种努力无疑将为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总的来说,微短剧的出现是长视频与短视频完美融合的产物。
UP主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审美,成功地将自己在短视频创作剪辑方面的优势转化为网剧创作的优势。然而,与此同时,跨界新导演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劣势。B站作为一个传播专业内容的平台,吸引了许多影视行业从业者的关注。通过打通影视与短视频之间的壁垒,B站希望为UP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,并为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你认为微短剧会成为未来影视创作的一种主流形式吗?为什么?欢迎留下你的评论和观点。重塑影视行业:短视频与AIGC的冲击第15届FIRST青年电影展,超短片单元入围的所有作品均直接在B站上线。这种现象引发了人们对短视频和AIGC(人工智能生成内容)对影视行业的冲击的讨论。在这个日益发展的数字时代,短视频的普及和AIGC的崛起正在对传统的影视制作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。短视频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人们观看视频的方式,也为普通人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。
00后姑娘张一卿以她的作品《嘣》摘下了Bilibili人气短片奖,展示了年轻人在短视频领域的创造力。她同时还是B站的UP主“185同学”,推出的爆款作品《我攥着1685元坐上了去西藏的火车》引起了广泛关注。这些成功的案例证明,短视频已经成为一个广阔的创作平台,为年轻人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。短视频不仅在国内发展迅速,全球范围内也在引起影视界的关注。戛纳电影节与TikTok达成合作伙伴关系,为TikTok用户提供独家内容,同时增设了TikTok短视频竞赛赛道。这一举措引发了轩然大波,进一步推动了短视频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。上海电影节也创设了短视频单元,进一步加强了短视频在影视界的地位。然而,短视频和AIGC的崛起也带来了一些争议。有人担心短视频将取代传统电影,降低影视作品的质量。贾樟柯在与张策的对谈中提到,人类聚众观看时“情绪彼此抵达”的仪式感是无法取代的。
这引发了对短视频和电影之间关系的讨论。然而,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,一直以来都具有强大的“学习”能力,从戏剧、文学中汲取养分。贾樟柯认为,短视频和电影并不是两条平行线,而是互相发展到一定阶段,肯定会在某个地方融合握手。从影史首部影片《火车进站》来看,电影最初的形态就是短视频。这启示我们,在讨论UP主对影视圈的“另类入侵”以及短视频与影视的鄙视链时,应该意识到权力和资源不应永远垄断在少数人手里,规则也不应永远由一方制定。短视频的崛起为更多人提供了创作的机会,而创意的实现不应受到时长和器材的限制。尽管短视频的崛起给传统影视行业带来了挑战,但它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可能性。影视制作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,更多的人有机会通过短视频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。同时,AIGC的发展也为影视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,例如在特效制作和剧本创作方面。
影视行业应积极拥抱这些变化,与短视频和AIGC合作,共同探索创新的道路。总之,短视频和AIGC的崛起正在重塑影视行业。它们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创作的机会,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新的观影方式。传统的影视行业应积极适应这些变化,与短视频和AIGC合作,共同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。只有如此,我们才能看到影视行业在数字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芒。你对短视频和AIGC对影视行业的影响有何看法?你认为传统影视行业应如何与短视频和AIGC合作,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