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单聊聊《花儿与少年》新一季观感。
笑点密集。
以及,这档综艺祖传的“搞事情手艺”依旧隐约可见,种种争议点似乎一触即发。
来,先说笑点。
一,真人秀的笑点落点层级
起猛了,额娘突然变姐了?
这一期我个人印象最深的笑点,是胡先煦喊辛芷蕾“额娘”然后当场被打啊哈哈哈。
(胡先煦:你额娘让你叫姐咋办?)
众人聊起分配洗手间和洗漱问题,辛芷蕾笑“他俩洗也快,五分钟出溜出溜得了呗”。
胡先煦瞬间来劲,抬腿昂头傲娇一气呵成:你要这么说那我可精致了。
啊哈哈属实没看出哪里精致。
这俩聊天太好笑了,自然谙熟,免去生疏客气阶段。
辛芷蕾有浑然天成的大姐大“杀气”,又散发着东北热络自来熟气息;
胡先煦在她的“魔爪”面前,每一次挣扎扑棱都很好笑。
(叫额娘,梗着脖子开玩笑说自己精致)
隔壁秦岚也自带密集笑点,这我属实没想到。
她嗓子不适、发声低哑,自带消音效果。
嗓子都这样了,还热情洋溢给天津小胡当相声捧哏。
甚至从包里掏出一个哨子。
预备在大家听不见她说话时用,居然还预设了奇怪场景“万一到时我一吹,你们以为警察来了都跑了”。
收获正常反馈:不是,警察来了我们为啥要跑?
她在准备周密和画风好笑之间来回摇摆,戏里往往是人间清醒大女主、主打一个拎得清,戏外还挺有反差萌。
秦岚和辛芷蕾这俩凑一块,也怪好笑的。
辛芷蕾是典型刀子嘴,吐槽功率很大。
她每句扔过来,秦岚都能平稳接住,化成梗温和好笑可爱落地。
前有辛芷蕾吐槽秦岚吃饭太小口“别人剩下的给你得了”,她接“一三五我养你,二四六你养我”,后又这几位姐在车上顺着话头聊泡澡搓澡一发不可收拾,四舍五入进入热情洋溢的口头泡澡阶段。
众人互动中也蹦出不少笑点名场面。
秦海璐主动选会被众人打扰休息的房间,姿态客气周到“我结婚了没关系”。
王安宇回了一句“姐我们没结婚”。
哈哈哈这是什么应答模式?
辛芷蕾玩笑吐槽AA制的王安宇:你好意思收啊,王安宇指挥对方“那不是屁兜(钱要放到正确兜里)”,直接表示“哎我可太好意思收了”。
几位都不是喜剧路线、过往综艺中也并无爆笑标签(部分甚至很少参加真人秀),但人均有梗。
旅途漫长、异国他乡漫漫长路中闲谈时间多,自然松弛状态下聊天总会出梗出笑点。
对真人秀而言,笑点毫无疑问是重要构成肌理。
纵使不是喜剧节目,人均有梗好笑、互动乐子频出,势必也更有趣下饭。
这几位碎嘴子絮叨,我还能看好多集!
二,不同处事方式的争议点
《花儿与少年》节目中旅行刚刚开始,一切尚未展开,但各位不同的性格特色、画风落点,都已有大致轮廓。
热衷计划、喜欢周全准备的,临时起意、随遇而安凑合的,各自不同。
捆到一起,可想而知后续大概能贡献不少争议名场面。
来,先说说大致类型。
秦海璐接近成熟稳重型,J人计划型代表。
比如问有无微波炉,一则考虑替热巴热食物,二则方便明天早餐(如果不想外出另买)。
比如出发前准备好周边贴纸发给众人,一则以免行李箱被机场被误认,二则时刻自带宣传节目logo意识。
胡先煦更接近P人,出发前似乎也想有计划,但实际计划不了一点。
隔壁王安宇按部就班筹备,但在应变和沟通之间有点举步维艰。
胡先煦出门旅游,起初是一副“咱得好好安排好好表现”姿态,究竟咋表现了?
身为导游计划提前到机场,结果人家秦海璐大姐比他更早。
身体不适依旧强烈要求另一位导游王安宇分一些活让自己一起干,结果睡过了,王安宇一大早起床买咖啡张罗早餐,他胡先煦压根没能爬起来。
肉眼可见有一点从“咱得紧张起来好好表现”到“算了躺平做可爱自己”的过程。
秦海璐给热巴电话,这段内容算标准沟通范本。
首先,交代既成内容,无安排感支配感掌控感,全程传递友好既视感。
先解释两个男孩睡没有门的那间(女孩不方便)。
继而周全详细讲述她本人睡大床房的原因,解释并非要占据更好的床位、而是那间姐妹们都要去洗漱,来来往往会影响你休息(如果你睡那)。
其次,给出充分的选择空间,余下的两个双人间所有床你随意选择。
你看,过程沟通满分,该说的一点没漏,该讲的内容该有的态度悉数在线。
热巴虽然不在场,但想必不会感觉被冷落,更不会有“在众人共同做决定环节被踢出去”的边缘感。
节目中和秦海璐满分沟通内容相对应的,是热巴也时刻设身处地考虑众人感受。
一直担心自己生病传染其他人,出发航班上、到达第一天都试图把自己裹成“不会呼吸不能传染的粽子”。
生病留下休息也没闲着,帮大家将箱子归位、散开放好,方便取物。
其实职场也好也罢,很多时候重点都在细节里。
秦海璐先导集展示的鲜明优点,是成熟稳重情商高,但隐约可见一点点过度强调计划性和掌控感的小小苗头。
这一点在后续旅途的未知意外面前,可能有不一样的观感。
当然,不同于以往花少名场面的火星四溢,这一季花少先导集虽则依旧有爆发矛盾的痕迹,但每位姐姐弟弟都很nice~
这些年关于综艺频繁出现的关键词是“有剧本吗”。
了解众人的处事习惯、个性画风,便能预估既定条件下他们的相处磨合会否有矛盾,能判断如若有意外情况他们会否意见不统一。
与其说争议要靠一字一句安排剧本,不如说,更自然更无痕迹更有普遍性和代入感的争议点生发模式,在于源头式设定。
寻找不同类型的人,打包凑到一起,接下来等他们自己完美互补或者磕巴磨合,大方向远比小细节好把控。
更何况,旅行是异地陌生环境下高密度高浓度“一起生活”,既有高度捆绑的共同行程,又有高度陌生化的异乡不可控性。
就算是谙熟的朋友家人爱人,一起旅行也很容易成为考验。
薅来一群艺人、在经费有限情况下时刻面对镜头,可以想象养出素材宝库可能性有多大。
三,立意
第一集任务进度条,包含“在沙特送快递”内容。
讲述我们先进的分拣系统,我们的高铁技术,如何惠利沙特民众。
节目中展示我们大国气象、呈现中国制造中国技术的万惠万利面相,开放包容走出去、重走丝路的立意,都值得夸奖。
四,类型化瓶颈
花少此前的争议名场面,一方面是艺人“姐可不好伺候”既视感,另一方面是旅游中不同模式不同抉择易生纷扰。
前者这一季势必会被淡化,目前各路姐姐弟弟都是“人均小红花”状态;
后者或许才是核心永动机。
但多年前“将艺人至于异国他乡且限制花销”的模式,很难再收割从前那般效果。
一则过于重复、老套,各路综艺里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复复出现,毫无新鲜感。
二则过于虚假、过于“假设情境化”。这届观众早已知晓艺人收入惊人,过度强调“穷游”招牌很容易引发反感。
(这一集每人经费2000,似乎还是不含机酒的,似乎也不能算穷游?)
三则网络舆论情况不同,争议落点难把控,发酵方向更难把控。
比如胡先煦说好和王安宇一起买咖啡、但身体不适未能起床这件小事,在不同语境下,可以是可可爱爱孩子气,也可以是缺少团队精神契约精神。
理想状态,看别人的旅行投射自己的生活/工作/旅行状态,从特殊个例中生发有普遍讨论性的延展内容;争议是争而不掐、并非原则性问题大可以各执一方,但“愉快吵架”可能性越来越小,动辄容易引火引祸。
归根结底,如今的内容生产方和接收方之间,似乎是更为精密投喂、定向输送的态势,这也就意味着综艺节目越来越难获得全民大爆款的破圈层效果。
但《花少》坐拥可爱阵容,坐拥阔别数年后再次启航海外的新鲜感,坐拥很有花火的一群人,或许依旧有新可能。